[社團]登山健行社

登山健行社高紹陞(水利69)學長提供登山經驗及西藏行前分享!

11 9 月, 2016
/ / /
Comments Closed

西藏登山

以下是高紹陞(水利69)學長登山經驗及西藏行的行程分享.. 提供給大家!!

我5月20日出發去西藏旅行,東(成都)進北(西寧轉西安)出,,行程包括珠峰大本營。 前幾天寫了一點東西給西藏伙伴,也在此分享一下。

各位西藏伙伴:大家好! 在下高紹陞,在此請安。 成大登山社正式名稱為成功大學登山協會,簡稱成大山協,畢業社員稱為OB,老少OB互相熟悉,經常相約爬山或聯誼,七年前成立了OB部落格,收集相關活動、記錄、文章、照片等,內容豐富,歡迎點閱。 成大山協於民國44年創立,去年是六十週年。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369586486 我們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僅舉數例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9OW75QxdZpiYXI0LXlHS0R3QUk/view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378307656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358171145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305464030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323932577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329607767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324317345

關於西藏之行,大家關注的大多是高山症與寒冷,在此提供建議:

一.高山症 1.高山症由高海拔而起,大氣受重力擠壓,低海拔氣壓高,海拔升高時,氣壓隨之降低,氮氧比例未變,但氣壓變化並非線性,有圖表可以參考,也有網站可提供計算。 海拔與氣壓 http://www.altitude.org/air_pressure.php?lang=zh

海拔與水沸點 http://www.csgnetwork.com/h2oboilcalc.html

2.三年前,成大山協OB部落格整理了一系列探討高山症的專業文章,品質優數量多,歡迎參考。 重點還是行動要緩慢,耗氧活動少做,切忌奔跑快走蹦蹦跳跳, 〈高山症Altitude Illness 美國疾病管制局2014年旅遊黃皮書第二章〉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211596501 〈急性高山症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2013年1月資料〉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211596337 〈高山症──健康走天涯〉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208659505 〈高山症――疾管署旅遊保健資訊〉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208658821 〈高山症的預防與處理——玉山國家公園網站文章〉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209485175 〈高山生理——玉山國家公園網站五篇文章〉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209485028 〈分享 健行筆記高山症專輯〉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212227702 〈高空/高原病Altitude.org〉 http://www.altitude.org/altitude_sickness.htm 〈請各方岳友支持山區遠距醫療〉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211458433

3.丹木斯是老藥,也是學名藥,因專利已過期,各廠商皆能生產,功能穩定,價格便宜,岳界普遍使用,未曾聽聞有不良情形。我曾兩度攀登夏威夷最高峰Mauna Kea(4,207m,13,796ft),因主要目的是參訪天文台群,搭乘四輪傳動車快速抵達山頂(適應時間短,身體來不及調整)。第一次沒吃藥,高山症明顯,行動尚可,但頭腦昏沉如酒醉,聽講與思考較差。 第二次到訪乖乖吃藥,完全沒有高山症,如履平地。 〈此曲只應天上有──夏威夷大島天文台群參訪記〉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450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447

4.關於寒冷,保暖效率比較重要,穿太多行動不便,帶太多行李重,皆非適當。大部分臺灣民眾衣服會帶夠,但常忽略頭部、雙手與腳部的保暖。保暖的帽子很重要,一是形狀,要能包住整個頭,包括耳朵與後腦勺;二是材質,例如中空纖維很不錯;三是體積小重量輕,可放在外套口袋隨時取用,這方面品質差距甚大。一般手套與襪子到0~5°C就無法保暖,手指與腳都感覺凍寒。

我去年十一月去黃山,女兒用一般手套,就喊手冷。 專業裝備要到大型登山用品店選購,選好品牌好材質,這些配件往後使用機會很多,不會浪費。

5.高寒地區空氣乾燥,護唇膏很重要,要隨身攜帶,經常補充。陽光與紫外線都強,太陽眼鏡與遮陽帽也要隨身攜帶。   二.珠峰大本營 1.珠穆朗瑪峰是藏語Chomolungma,是「大地之母」的意思, Chomo為「女神」,lungma為「世界的」,也就是「世界的女神」之意,大陸官民普遍用此名稱。其他國家大多依英印總督時期命名Everest(尼泊爾政府另命名Sagarmatha),中譯埃佛勒斯峰,簡稱埃峰,三、四十年前普遍,現在使用者漸少。 臺灣民間過去依國民政府時期的藏語意譯,稱為聖母峰,近年來逐漸接受「珠穆朗瑪峰」的名稱,簡稱珠峰。

2.珠峰北側的「大本營」是大陸用語(臺灣過去慣依英文中譯,稱基地營),海拔5,200公尺,氣壓約為平地的一半,水的沸點約為83°C,高寒荒蕪,下面這篇文章可以參考。 〈來去珠峰大本營過一夜〉。 http://arosa5433.pixnet.net/blog/post/288037895-%E4%BE%86%E5%8E%BB%E7%8F%A0%E5%B3%B0%E5%A4%A7%E6%9C%AC%E7%87%9F%E9%81%8E%E4%B8%80%E5%A4%9C%EF%BC%8C%E6%B5%B7%E6%8B%945200%E5%85%AC%E5%B0%BA%EF%BC%8C%E7%9C%9F%E6%98%AF   3.五年前的農曆春節期間,我和OB走了一趟EBC(Everest Base Camp臺灣英譯為基地營)支線,最高處海拔5,360公尺,在珠峰南側的尼泊爾境內,來回13天,在山區的十天內都不能洗澡。有文章詳細記載,因文長拆為四段。

山南山北一峰之隔,地質、景觀、氣候、文化等有諸多相似之處。 〈死而無憾──珠峰基地營支線(Gokyo Lake & Gokyo Ri)健行記〉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547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545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542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st=c&p=1&w=9763000

4.此行部分地區條件不足,無法提供熱水與空間洗澡,但擦澡則相對容易,只要有一條毛巾和一小盆(平底鋼杯,重點在平底,平底才好放在暖爐上加熱)熱水,在稍微隱密的空間裏,幾分鐘就能完成,如此會讓你夜晚睡眠舒適很多。 三.景觀與文化 1.景觀照片,網路上甚多,這一則也不錯。

〈找天上的佛_ 西藏西行 I〉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505589689541046.1073742197.117943671638985&type=3

2.臺灣深入介紹西藏文化的書並不多,西藏專業作家,兼任西藏大學客座教授馬麗華著作《藏東紅山脈》與《藏北遊歷》相當精采,深入介紹西藏的歷史、地理與文化,建議快買來看,若是滿意,再看她其他相關著作。

http://www.bookrep.com.tw/book/517/5779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21997 喜愛閱讀的人,乾脆一次買齊「走過西藏」套書,藏東、藏北、阿里(藏西)、拉薩盡在其中,共四冊,880元。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tibet/about_tibet.htm

3.幾乎所有的西藏旅遊書籍都漏掉一項重要資源,高海拔地區人煙稀少光害也少,正是觀星的絕佳之處,如果有星象盤等輕便觀星用具,勿忘攜帶。

4.雙筒望遠鏡在這種空曠之地,大有用處,白天與夜晚都有發揮空間。我去年六月去黃石公園,就很慶幸帶著望遠鏡。   以上報告,敬請指正,歡迎討論。

***************************************

台灣百岳之美 特輯

3 星空篇 只要沒有太陽和月亮這兩個最大的光害,這樣的景象,在西藏很容易見到。 http://tw.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4571&title=%26%2331%3B%E3%80%90%E5%8F%B0%E7%81%A3%E7%99%BE%E5%B2%B3%E4%B9%8B%E7%BE%8E%E3%80%91%E7%89%B9%E8%BC%AF3%EF%BC%8D%E6%98%9F%E7%A9%BA%E7%AF%87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路天文館>>每月星空導覽   可以看到5月份的星空導覽,有彩色版與黑白版,均可下載與列印,使用電腦較好操作。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xtype=news&mtype=c7&idx=183 勸君試看一夜星 古今蒼穹何浩瀚 勸君再看一夜星 東升地平有時盡 勸君更看一夜星 宇宙真理萬古存 〈勸君更看一夜星〉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961 深愛大自然的山友莫不有此體會: 面對大山人何渺小,我們只是來走一回、親近一下、凝望一會、瞭解一番。

然而地球一角山何渺小,宇宙一隅地球渺小。 天文是人類各種研究領域中空間最大時間最長的學問,萬物之始萬般之積,文明、科學與生命盡在其間。 在下誠心提醒愛山愛自然的山友:我們夜晚仰望的星空也是大自然――天空之上的大自然,比白天所見山林、溪谷、碎石坡與風霜雨雪地表附近的大自然更要大上無限多倍。 登山卻忽略星空實在是太可惜了! 我們既因登山而身處大自然,更應藉此之便積極觀察體驗星空之美與奧妙,方不虛此行。

Read More

高爺(高紹陞 水利69) 提供為何雲林縣沒有雲林市? 很有趣的典故喔~ 提供給大家欣賞!!

9 9 月, 2016
/ / /
Comments Closed

雲林縣行政區圖 學長、學姊大家好!! 5/1 大會師之後,高爺(高紹陞學長 水利69) 為我們提供了他在雲林出差7周對於地名、地形的分享. 這文章比一般的歷史文章更深入簡出. 果然是水利專家又愛登山的學長,才能寫出對這片土地的了解及熱愛!! 提供給大家慢慢欣賞.   為何雲林縣沒有雲林市?――雲林踏查之一 文/攝影 高爺 105,05,06 我從小愛看地圖,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雲林縣沒有雲林市?」 臺灣本島絕大部分的縣市都是先有那個密集的聚落,再依據聚落名稱來訂縣的名稱,無論西部或東部,從南到北皆如此,例如臺北縣市、桃園縣市、臺中縣市、彰化雄縣市、高雄縣市、屏東縣市、宜蘭縣市、臺東縣市等等皆然,唯有雲林縣例外。

臺灣從未出現過雲林市或雲林鎮這樣密集的聚落,那麼雲林縣名稱從何而來?我最近在雲林出差,重新想起這疑問,閱讀相關文史才明白,原來雲林縣命名與其他縣市依據自然形成聚落不同,並與臺灣西部開拓史及濁水溪的氾濫有密切關係,這要從明鄭與舊稱「林圯埔」的竹山說起。

明鄭時期永曆19(1665)年,鄭經頒布「屯田之制,以拓番地」政策,擴展軍屯至番民(現稱原住民)領域,派遣部將參軍林圯率屯丁由斗六門(今斗六市)入墾,越過清水溪,攻打牛相觸口(今中和里)。林圯建立竹圍仔庄(今竹圍里)為根據地,將原居的鄒族人驅逐至東埔蚋(今延平里),雙方爆發數起戰鬥。

△ 明鄭開闢水沙連功授右弼參軍林圯公墓。 永曆22(1668)年10月,鄒族人夜襲包圍竹圍仔庄,林圯與百餘屯丁悉數戰死。斗六門援軍再度掃蕩鄒族人,將屯墾之佔領區命名為「林圯埔」,使林圯埔成為漢人在今南投最早開發的地區。 鄒族人則失去清水溪流域與濁水溪流域丘陵地的領域,往南向大水窟遷徙。

△ 林圯墓全景,位在竹山老街區附近,三級古蹟。 清乾隆年間,林圯埔已成街肆,成為通往中央山脈的重要據點。同治13(1874)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欽差大臣沈葆禎奏請開山撫番,包括開發三條貫穿台灣東西的橫貫道路,其中的中路現稱八通關古道,翌年由總兵吳光亮負責闢建,西起林圯埔,東至璞石閣(今花蓮縣玉里鎮),全長約152公里。中路開闢完成後,沈葆楨奏請獎敘,吳光亮進陞一級,親自題字於大坪頂鳳凰山麓石壁(在今鳳凰谷鳥園內),「萬年亨衢」碣意味:「道路開通,商旅往來便捷,世代受惠無窮」。

光緒10(1884)年六月清法戰爭中,清廷封劉銘傳為福建巡撫,管轄福建並涵蓋臺灣,劉銘傳建議臺灣與福建分開設治,朝廷採納,翌年十月慈禧太后依據軍機處與總理衙門會同議奏的結果,頒詔成立「福建臺灣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 光緒13(1887)年臺灣正式建省,立即修改行政區劃並增設雲林縣,設三府(臺北府、臺灣府、臺南府)十一縣三廳一直隸州,其中臺灣府管轄臺灣(今臺中)縣、彰化縣、雲林縣、苗栗縣及埔裏社廳。 雲林地區的發展比嘉義與彰化略晚,當時劉銘傳欲在這兩縣之間設置新縣時,先定縣治,設置於林圯埔的「九十九崁雲林坪」,因此就以那個仙霧裊裊的山丘,將這個新成立的縣命名為雲林縣,當時林圯埔已號稱「前山第一城」,是臺灣西部最靠近中央山脈的前沿城鎮。

光緒19(1893)年,雲林設縣六年後,繼任的巡撫邵友濂認為縣城位置太靠近山區,有安全顧慮,縣治便往西遷移到清水溪以西的斗六門,以致林圯埔一時之間沒落。 明治35(1902)年,日本總督府因雲林抗日事件激烈,乃廢雲林縣改設斗六廳,光復之後恢復設縣,直到今日,雲林的縣治都是斗六。 一百三十年前,成立新縣的縣治為何選在林圯埔?這與地理有密切關係。

從前的濁水溪,沒有水壩也沒有堤防,是一條野性的大河,常年夾帶巨量黑色砂石,浩浩蕩蕩地從中央山脈西側一路蜿蜒匯流,在竹山、二水間經過最後一個隘口――鼻子頭隘口(在八卦山脈南端),奔出群山之後,進入下游段,形成臺灣面積最大的沖積扇,分成放射狀的五股水路(註一)。

這些幹流與更多支流會因為泥沙日漸淤積,或在颱風豪雨流量超大時溢出改道,肆虐村民,沖毀良田,並使得官員與商旅們南北往返的道路中斷。 放射狀的河口三角洲,越往下游河口,就有越多支流需要通過。因此當時將雲林縣治設在濁水溪中游最西處,河道最窄、沒有分支的林圯埔雲林坪,也就成為官員設治,方便與當時的臺灣府城及臺南府城連繫往返的首選。 即便是六年後感到不便,與安全考量(因靠山區太近),也只是將縣治稍微往平地移動一點點,越過一條清水溪與一條(阿里山脈北麓)小尾稜,搬往西南方僅約15公里的斗六門而已,依然是選在濁水溪下游沖積扇頂端附近設治。無論竹山或斗六,雲林縣治一直選擇設在縣境東北角,濁水溪的地理因素是最大考量。

△ 竹山老街區,雲林路與林圯街垂直交岔。 自光緒19(1893)年至今,斗六成為雲林縣治,日本時代林圯埔改名竹山,改隸南投,雲林坪則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如今雲林縣是中部農業重鎮,去年12月起高鐵雲林站啟用,今年5月2日國道三號南雲交流道(250K,南投雲林縣界旁)通車,交通更為便捷,但雲林縣從來沒有出現過雲林市或雲林鎮,竹山鎮卻有雲林里(在市區西側)、雲林路、雲林國小等等,歷史保存在地名之中。

△ 竹山雲林國小,位在三號省道麥當勞旁邊。 我閱讀資料時,一心想找出仙霧裊裊的山丘在哪兒?「九十九崁雲林坪」在何處?竹山鎮不是一大塊平地嗎?若要近山有臺階,豈不是要往東或往南才有山坡嗎?翻閱地圖,在這些區域卻都找不到,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趁假日去踏查。 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待我驅車找到今竹山鎮公所北方半公里的「前山第一城」石碣(註二),四下觀察之後,恍然大悟,今人所立「前山第一城」石碣在竹山臺地的西北側邊緣,「九十九崁」步道就在石碣西側不遠處,由西側河谷直直攀升上來。

△ 「前山第一城」石碣在竹山臺地的西北側邊緣。原石碣已消失,現為仿刻。 竹山臺地是古時由濁水溪與清水溪沖積而成,如今河川往下侵蝕而相對抬升(竹山鎮公所前海拔166公尺),石碣旁有大片旱田種植鳳梨,邊緣有許多田中清理出來小玉西瓜大小的鵝卵石,即是沖積地形明證。「九十九崁雲林坪」原來是由斗六繞過林內山(233m)丘陵往東方眺望,或二水往東南方眺望,都必須仰望的這片高聳臺地。要往上行過「九十九崁」步道,才能抵達「雲林坪」,這是當時前來開墾漢人的觀察角度。

△ 「前山第一城」石碣旁有大片鳳梨田,邊緣有許多田中清理出來小玉西瓜大小的鵝卵石,顯示這是沖積臺地。 而今竹山已開發成熱鬧的城市,交通方便,遊客眾多,投47-1縣道繞過臺地西側,有一個180°的髮夾彎,臺三線省道穿過臺地中央往西,一路緩下坡,經過南雲大橋,跨越清水溪,來到雲林縣。繁華遮蔽了先民的足跡,我來回行過這些道路,踏查之前竟忘了以先人角度思考,難怪猜錯雲林坪位置,以為在竹山東側或南側,未料卻在完全相反的西北側。

△ 投47-1縣道繞過臺地西側,有一個180°的髮夾彎,上端即是「九十九崁步道」頂端與「前山第一城」石碣。

△ 「九十九崁步道」頂端――八通關古道起點,在「前山第一城」石碣旁,下(西)方稍遠處即清水溪。 沿臺三線省道往南走,過了竹山市區中心與麥當勞(左側即是竹山鎮雲林國小),234K里程碑後100公尺,道路開始下坡,直到235K里程碑(竹山鎮中和國小門口),道路才恢復水平,此處回望,即可見到竹山臺地的邊緣。  山坡地不適合開發,因此植被完整,臺地邊緣鑲了一條綠帶。

△ 臺三線省道235K里程碑,道路已恢復水平,此處回望,即可見到竹山臺地的邊緣,臺地邊緣植被完整。沿國道三號北上,接近竹山這一段與濁水溪南岸平行,大致成東西向,252K右側近處山頭是林內山,251K跨越清水溪,視野開闊,此處往右前(東南)方眺望,就能看見竹山臺地,先民行過雲嘉平原,涉過清水溪,望向林圯埔,大約就是這仰視角度了,現在市區的繁華與夜晚的燈光則是從前沒有的。

△ 彰雲大橋北望,最近的山嶺是八卦山南端,山頂是松柏嶺,山腳是鼻子頭隘口,八堡圳取水口遺址。 過了沒多久,我驅車到林內鄉看湖山水庫與湖本村,前些年八色鳥保育與湖山水庫建設之爭議,引起許多新聞報導,如今湖山水庫已漸完工並開始蓄水(註三)。湖本村往東,可以上到阿里山脈北麓的尾稜,在稜線上(雲67縣道,海拔331m的觸口山附近)俯瞰,北方八卦山南端的松柏嶺、山坡下的鼻子頭隘口與東北方平坦熱鬧的竹山市區盡入眼簾,臺地西側邊緣的山坡與綠帶十分清晰,終於理解先民命名「九十九崁雲林坪」的原因,心中升起莫名的快樂。

△ 彰雲大橋東望,近景是縱貫鐵路,兩山之間,距離最短,地質較佳,工程成本最低,安全性較佳。中景是阿里山脈北稜,鹿谷鄉的麒麟山一帶,其北側是集集攔河堰。遠景是正東方中央山脈最遙遠的北三段與南三段,可惜雲多,大氣不夠透明,眺望山巒層次不夠豐富。 俯瞰山川大地,濁水溪與清水溪從高山一路蜿蜒至此,形塑了這片土地,景觀壯麗。回想原住民屢遭驅趕,不斷跋涉遷徙,漢人先民篳路藍縷以啓山林,胼手胝足開墾拓荒,多年來的積累才有這般興盛繁華,交織多少人的血汗淚水,感受特別深刻。

△ 彰雲大橋南望,阿里山脈北麓的尾稜林內山(233m)與八卦山南端的松柏嶺南北夾束,形成鼻子頭隘口,濁水溪在此出山,進入平原,沖積成自己的三角洲。 二月底我參加阿寬主辦的「五八公路 水陸齊發」濁水溪上游活動,並寫下〈輕舟已過萬重山――五八公路操舟記〉上、下兩篇(註四),當時研究濁水溪上游,現在研究濁水溪下游,頗有融會貫通之樂趣。

△ 彰雲大橋西望,濁水溪下游沖積平原。 之前閱讀文史資料,內容多依古籍加以引申,但未與地理結合,未敘述空間關係,我總是讀不明白,待走到現地一看,頓時豁然開朗瞭然於心。清錢泳《履園叢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註五),今人資訊過多,實踐不足,理應身體力行,登山本色,回頭讀寫,確實不錯。

△ 彰雲大橋,跨越濁水溪上游頂端,連結彰化縣與雲林縣。

△ 雲林縣行政區圖,北側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為界,東側以清水溪與南投縣為界。林內鄉東側即南投縣西南角的竹山鎮。

參考資料︰ 1.臺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上河文化南島 第2圖虎尾.斗六、第3圖竹山.林內

2.為什麼台灣沒有雲林市? http://gushi.tw/archives/21947

3.維基百科「雲林縣舊城」詞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B2%E6%9E%97%E7%B8%A3%E8%88%8A%E5%9F%8E

4.維基百科「竹山鎮」詞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B%B9%E5%B1%B1%E9%8E%AE_(%E5%8F%B0%E7%81%A3)

5.雲林縣政府網站 http://www.yunlin.gov.tw/content/index.asp?m=1&m1=3&m2=13

6.八通關古道起點――九十九崁http://blog.xuite.net/cloud869/twblog/123036169-%E5%85%AB%E9%80%9A%E9%97%9C%E5%8F%A4%E9%81%93%E8%B5%B7%E9%BB%9E%E2%80%94%E4%B9%9D%E5%8D%81%E4%B9%9D%E5%B4%81

註一: 濁水溪沖積扇以鼻子頭隘口為扇頂,向西形成沖積扇,北起大肚溪(為中、彰兩縣縣界)以南的洋仔厝溪(在彰濱工業區崙尾水道入海),南至北港溪(為雲、嘉兩縣縣界),扇形南北展開達64公里(以海濱長度計),為臺灣面積最大的沖積扇,沖積扇範圍占彰化縣及雲林縣平地的絕大部分。沖積層以礫、沙、淤泥及粘土組成,地下水蘊藏豐富。 沖積扇上有五條放射狀的河流,自北往南分別為東螺溪(亦名麥嶼厝溪或北斗溪)、西螺溪(即目前濁水溪下游段,為彰、雲兩縣縣界)、新虎尾溪、舊虎尾溪及北港溪(上游為虎尾溪),此五大河道在整治前即是辮狀河道(河川平緩寬闊時,砂石供應量大於輸砂能力,水流甚淺,形成河中島,水流分合交織,俯瞰像髮辮),流路相當不穩定,洪水季節經常氾濫。

目前濁水溪下游已經藉由治水築堤,將溪水導至西螺溪,其餘四條古河道則藉由人工整治,各成一單獨流域排水出海。 河川氾濫改道會造成人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文明發展到某個程度,或經濟發展到某種規模,人們就會發展水利工程,築堤以保護生命財產,築壩建渠以取水利用,舉世皆然。   註二: 在天然大石上撰文刻字,外形通常不規則,稱為石碣,例如草嶺古道「虎」字碑(應稱虎字碣)、竹山「萬年亨衢」碣、金門太武山「毋忘在莒」碣等,安徽黃山數百座摩崖石刻全是。 若將石材鑿削平整,外形通常規則,常見為長方形,立式或橫式都有,再撰文刻字,可獨立豎直,亦可鑲嵌於牆上,稱為石碑,例如臺南赤崁樓前的九座贔屭碑、臺北北門「承恩門」與「巖疆鎖鑰」碑等。

Read More

20160319(六)登新竹內鳥嘴山、遊走北得拉曼巨木群間

7 9 月, 2016
/ / /
Comments Closed

時間:2016-03-19

地點:新竹內鳥嘴山、遊走北得拉曼巨木群間

學長、學姊大家好!! 登山健行社在3月份要帶領大家探訪 全台已知最低海拔的巨型檜木林,泰雅族人稱內鳥嘴山為「北得拉曼」(ptlaman)。 北德拉曼巨木群在「飛鼠部落」的後山,海拔約1,300多公尺左右,約有三千多年到四千年的樹齡,因人跡罕至,近年才為外界知曉。 沒有人為破壞與污染,生長良好。

除四株有編號的巨木外,檜木林合計有一、二百棵的檜木。沿途不僅林相豐富、山勢壯麗、氣溫清爽怡人,是一處讓人難以忘懷的森林浴之行。水田部落的泰雅族長老很早就知道北德拉曼山區有這些巨碩的紅檜巨木,為了保護巨木而對外保密,民國91年部落青年為免其遭遇盜伐而公諸於世,讓政府知道有這處所在,以進行保護。 媒體報導之後,吸引大批遊客上山,林務局修建步道,同時也引來宵小覬覦,深入山區盜刨紅檜,採集檜木碎片以做為藥材,而引起泰雅族人的憤慨,揚言要封山,禁止外人進入北得拉曼山區。後來林務局加強巡邏,也祭起重罰,並在步道沿途張貼告示,禁止民眾在北德拉曼山區從事任何植物採集的活動。很難得能這麼貼近這檜木林,浸洋在高山森林的芬多精中,歡迎您的加入,一起來走走!!

臺北成大校友會 登山健行社 105年3月活動通知――內鳥嘴山、北得拉曼巨木群

一.活動日期:105年3月19日(週六)

二.攀登山岳:內鳥嘴山,又名北得拉曼山,1,749m,三等三角點。

三.集合時間及地點:

A: 08:00高鐵新竹站

B: 08:30合興車站(台3線與縣道120交叉口東北側) 請留意各自路線轉換與路程時間,提前抵達

四.領隊:吳寶雅(土木系87級,三三隊)嚮導:彭昶瑋(環工系86級,三三隊)

五.交通方式:

1.自行開車,協調共乘。

2.請走國道三號。從南部北上的人於竹林交流道(竹東/芎林)下,接台120縣道往內灣方向;從北部南下的人於關西交流道下,經關西市區後右轉接台三線,然後左轉台120縣道往內灣。

3.過內灣後續直行往尖石方向,台120縣道約35.4K處左轉新樂大橋,進入竹58鄉道(亦稱水田林道),於1.1K處右後轉進入「水田林道支線」,約行駛7公里抵達登山口。高底盤休旅車或四輪傳動車較容易行駛。

六.預計行程: 08:30 合興車站集合整補。

08:50 北得拉曼登山口。

09:00 起登。

09:15 好漢坡起點。

09:30 步道1K處,好漢坡完成,休息5分鐘。

10:00 海拔1,442公尺觀景點。

10:10 回音谷。

10:30 步道1.6K大岔路(小O形起點),休息15分鐘。

11:30 稜線岔路。

11:40 O形岔路,回程時往左下切。

12:00 內鳥嘴山三角點(上山時間約3小時)。退回小空地用餐大休息1小時。

13:00 開始下山。

14:00 下到溪床底。 14:15 一號巨木。

14:30 遊走2、3、4號巨木。 15:00 回到 1.6K大岔路,休息15分鐘。 16:30 回到登山口(下山時間約3小時30分鐘)。 17:00 慶功宴。18:00 賦歸。全程含休息,共計約7小時30分。

http://living.donghong.info/travel/map/060311-2.gifimage001.gif

八.人文歷史 山名由來:新竹縣境內共有三座鳥嘴山,分別是關西鳥嘴山、尖石鳥嘴山、五峰鳥嘴山,為了區分,山友習慣將關西鳥嘴山稱為「外鳥嘴山」,稱尖石鳥嘴山為「內鳥嘴山」。尖石內鳥嘴山位於李棟山北稜,在李棟山北方四公里,再北方三公里即是那結山,均是桃竹縣界上的名峰。北德拉曼巨木群位於內鳥嘴山西側山麓,是全台已知最低海拔的巨型檜木林,泰雅族人稱內鳥嘴山為「北得拉曼」(ptlaman)。

北德拉曼巨木群在「飛鼠部落」的後山,海拔約1,300多公尺左右,約有三千多年到四千年的樹齡,因人跡罕至,近年才為外界知曉。沒有人為破壞與污染,生長良好。除四株有編號的巨木外,檜木林合計有一、二百棵的檜木。 沿途不僅林相豐富、山勢壯麗、氣溫清爽怡人,是一處讓人難以忘懷的森林浴之行。

水田部落又有「飛鼠部落」之名,泰雅族語稱為「Slaq」,是指「泉源之地」,位於油羅溪上游山谷。油羅溪發源於尖石鄉的山地,匯聚那羅溪、上坪溪等成為頭前溪,頭前溪是新竹縣境內最主要的河川。

日據時期,日本勢力進入尖石鄉的山地部落,在此地開墾水田,而有「水田」之名,當時設有「水田駐在所」及闢建警備隘勇路,並開採北得拉曼山的檜木森林資源。目前北得拉曼山區僅存約一、二百棵檜木,其中已被公開的四棵巨木,被稱為「北得拉曼巨木群」。

水田部落的泰雅族長老很早就知道北德拉曼山區有這些巨碩的紅檜巨木,為了保護巨木而對外保密,民國91年部落青年為免其遭遇盜伐而公諸於世,讓政府知道有這處所在,以進行保護。媒體報導之後,吸引大批遊客上山,林務局修建步道,同時也引來宵小覬覦,深入山區盜刨紅檜,採集檜木碎片以做為藥材,而引起泰雅族人的憤慨,揚言要封山,禁止外人進入北得拉曼山區。 後來林務局加強巡邏,也祭起重罰,並在步道沿途張貼告示,禁止民眾在北德拉曼山區從事任何植物採集的活動。

九.午餐:一人自備一份,集中共餐,稜線無水,飲水備足。

十.裝備:郊山裝備,背包、頭燈、遮陽帽、墨鏡、手杖、飲水、餐具、防蚊液、毛巾、外套、雨衣等。保險請自理。

Read More

20160611(六) 登山健行社端午連續假帶大家谷關七雄之1 —- 登波津加山!! 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1 9 月, 2016
/ / /
Comments Closed

學長、學姊大家好!! 以下是登山健行社6月份的活動通知。

請大家連結黃色標示所示網址(或以下)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411143067 了解此次活動細節。 欲參加之學長姐請自行於成大山協OB部落格,右側綠底黃字「活動報名留言板」處報名,如有不明白也可發問。  註明是臺北校友會成員,是否開車(歡迎自行開車)。報名後要常看報名留言板(特別是出發前一週),領隊會在此發佈相關訊息。

******************************************************************

登山健行社6月份的活動通知

一.六月份登山健行社活動,仍將與成大山協OB活動合辦,地點在臺中谷關的波津加山,活動通知如下。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411143067

二.谷關七雄在岳界赫赫有名,雄偉又容易親近的中級山,與百岳之中五岳、三尖、十峻齊名,就像武當、少林、華山之於武林。  其他六座近年都已辦過,故此次稱為完結篇。領隊設計難、中、易三種行程,期待OB和校友踴躍參加,故稱一網打盡。

三.請於發通知時提醒:

1.詳閱活動通知,充分瞭解活動方式與細節。

2.慎選組別,A組爬升1,500m,B組下降500m再爬升500m,C組自由健行,A組隊員若自行撤退須自行處理回程交通。

3.個人自行到成大山協OB部落格報名,右側綠底黃字「活動報名留言板」,如有不明白也可發問。 註明是臺北校友會成員,是否開車(歡迎自行開車)。 報名後要常看報名留言板(特別是出發前一週),領隊會在此發佈相關訊息。

4.一整日活動,早到晚歸,若中部有親友可借住最佳,不用早晚趕路。

 

Read More

登山健行社

1 9 月, 2016
/ / /
Comments Closed

臺北成大校友會登山健行社簡介   臺北盆地四周皆山,交通方便,大眾運輸良好,步道與山徑密佈,資料完備,得天獨厚。

登山健行社成立於去年夏天,推廣親近自然的登山活動,由化工系67級吳雪舫學長擔任首任社長,由水利系69級高紹陞及測量系79級劉育儒分任正副總幹事。 「成大山協」已有六十年歷史,畢業社友稱為OB,閒暇時仍然活躍山林,從六十級到一百級彼此熟悉,經常相約爬山,去年成立「成功大學登山薪傳協會」,已獲內政部核准。從大山、郊山到中級山,從溪流、湖泊到海洋,都有OB親子同行山巔溪谷間,同享自然野趣。登山健行社借重OB登山經驗,每月定期舉辦山野活動。

今年2月花蓮大同大禮部落巡禮、5月擎天崗五路會師、7月雪山四路會師及三貂嶺越嶺侯硐、9月猴山岳-二格山及10月臺中頭嵙山露營會師,都有臺北校友熱情參與。

登山健行社出隊都有指派經驗豐富的領隊與嚮導,預做完善計畫,考量來回交通,校友可衡量體力,選擇全程的登山組,或半程的健行組。 OB裝備齊全,經常攜帶輕便爐與鍋具,中午烹茶煮湯或咖啡暖胃,午餐氣氛溫馨有趣。 行前分發地圖,介紹方位與地形,適時說明登山知識、技術與裝備等,推行安全觀念,校友享受山林野趣之際,更能進一步瞭解登山運動。

Read More